2020年8月7日 星期五

第二階段更新

距離這個BLOG一開始的時候,這次主要更新相差了3年左右。雖然金融市場改變了很多,但是我覺得市場上對於這種基礎的金融知識需求日漸增加。

可惜的是,自己在閒暇之餘,有時候真的有心無力一直更新。因為這邊大多數都是一些比較硬的東西,需要花時間整理,再用比較容易理解的方式寫出來。

之後如果有空,還是期許自己可以定期更新,不要每次都等三年LOL。



2020年8月4日 星期二

Structure Deposit (Investment or note) - Part I

經過了債劵、衍生性產品之後,這邊多提一個很多人都有機會碰到的結構型商品介紹。他的英文名字各有不同,但基本上內容是一樣。

Structure Deposit(SD) :顧名思義就是結構型"存款",但這邊存款的定義跟你想的完全不一樣。他不是像你想的擺在銀行的存款;而是對於銀行來說,他可以把這存款擺在銀行裡,不用期初付給上手(IB)。

Structure Note(SN): 這就是之前很愛講的連動債。跟Structure Deposit比起來,你等於是跟發行的金融機構買了一個債劵,所以期初代銷機構就要把錢給發行機構。這個對於一般投資人來說,你等於要承擔發行機構的信用風險。這邊你可能很難理解,就去搜尋一下雷曼那時候在台灣發行的連動債事件,就可以更了解了。

***假設你在2008年之前買的連動債(SN),而另一個人買的是雷曼當上手的SD (由台灣的銀行發行),今天你的損失就會小很多了。

接下來我們就由各大分類來介紹:
1. 保本率
2. 連結標的
3. 天期
4. 流動性
5. 結構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為何結構擺在最後呢??因為內容太多,剩下大部分可能都在分析結構:

1. 保本率

這個非常簡單,就是分保本、部分保本、不保本。

保本就是你給100一定拿100回來。

部分保本就是給100但只保證拿回來XX%

不保本就是 你完全不會知道你拿回多少,也有可能拿回來0。

以前大部分都是主力保本的,但隨著利率越來越低,部分保本的接受率也越來越高。


2. 連結標的

連結標的可以有FX 股票 Credit Commodity等,也可以做Hybrid 。FX 可以做G10 ,USD/CNH USD/ZAR 等。 股票有美股 港股 陸股 台股,ETF也蠻多的。

3. 天期 

最短可以1周,長的也有到10幾年的。長天期產品很多都有含Callable的條款,或是Target Knockout的條款。

4. 流動性

基本上,你要贖回就是一定要被吃一筆。因為這種產品是沒有流動性的,尤其是產品結構越複雜,天期越長,你的bid ask spread越寬,你就輸越多。
但為何會造成這種狀況呢?? 第一,你買下去就會被抽成,所以本來這東西值100,金融機構要賺錢,所以變97-99。這個狀況應該非常容易理解。第二,連結標的需要避險,但你天期越長,越難避險,尤其很多東西都是用短天期的產品一直roll,來避險長天期,這樣其實對於公司的風險蠻高,所以她一定會跟你索求比較高的bid ask spread。

5. 結構

這塊就會有點複雜,所以我們就比較大概的論述結構為主,連結標的大部分都可以套用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a. Sell Option  (DCI Dual Currency Investment 類型結構)

這大概是最簡單類型的產品,利率天期都會在2年以下,股票大部分都在3個月以內,FX則多在1個月以內。

圖1:
圖2:

這就很簡單的結構,你就是sell一個call 或put ,然後把你的premium 換算成利率。

比如說我做一個sell EUR Call USD Put ,K= 1.2000 , Tenor 1Month ,rec 3% p.a.

假設現在EUR/USD spot 是1.1850 ,一個月以後,你一定可以領到3%年化的利息。

但如果EUR/USD 在一個月Fixing那天是1.2050,你的EUR本金就會用1.2000的價位轉換成美金。

如果fixing低於1.2000,就不用轉換,可以領回100%的本金。

這篇再補足一些基礎選擇權知識: Vol越大的時候,天期越長,越靠近K,你的收益會越好。

另外就是整體價錢要看Vol surface。

這邊要用的比較通俗的方法形容:你每天買豬肉的價格都不一樣了,所以這種衍生性商品的價錢怎麼可能每天都一樣。

**這邊有個不熟產品的人常犯的錯,在這種貨幣轉換的DCI商品中,請一定要記得,你的本金決定了你可以做的是call or put。你就用你要賣高 或是買低的方向去想就OK了。

但如果今天是股票類型,Sell put 大部分就是實質交割,跌破你訂的K,就用K買該股票X張。
而Sell  call 則多數為差額交割。

用台股來看,當很多客人都願意Sell Put的時候,而且都實質交割,代表在這價位有很多接盤俠了。

連結標的也可以用利率(CMS LIBOR)或原物料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b.  FX SWAP類型
這種產品僅適用於FX,其實他的想法蠻簡單的,就是套兩種貨幣之間的SWAP點數,然後再利用這貨幣的Funding,組合起來增加產品的收益率:

例如 B/S USD/CNH 6M swap 點數為800pips
         USD 六個月的funding為1% p.a.

需要比較好的收益,你就要等SWAP點數快速擴大,或縮小(取決於你的本金),這樣才會造成跟FUNDING有差距,簡單來說,這樣才有機會套利。

假設現在SPOT是 6.9800,這樣用SWAP點數換算一年就是 2.2%左右,再加上1%的funding,最後就是3.2% p.a.左右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c. Buy digital Option

這種也是很單純的產品,可以保本也可以不保本,適用所有類型的連結標的,天期大概2年以內也都OK。

結構很簡單,就是你可以看多也可以看空,只要標的物超過你的目標價,就可以拿Bonus。

BUY 2330.tw digital call option(100% p.p.)
Tenor 1M 
Bonus: 2%p.a.
K= 350

這個表示說 只要一個月以後TSMC 漲超過 350  你就可以拿到2% p.a. 的利息。沒有超過的話,就是拿回本金

***以上都盡量以簡潔表示為主,所以細節跟K就沒有特別符合現狀。




不知不覺又講了一長篇,下一段來講市場的噩夢Dual/Single range accrual  以及 Shark Fin ,以及補充一些hybrid 的類型。






2020年8月1日 星期六

債劵101 part II

繼上次債劵101之後,有介紹一些基礎的債劵知識,從現金流、各種spread、殖利率曲線以及Duration等。這些大概都是你走Fixed income這條路的時候,大概第一個禮拜就會學完的事情,所以很多東西我都直接跳過,這一篇就多寫一點市場看劵的想法,還有一些業界比較實務的做法(每一家應該還是有點不一樣) 

這篇還會有個問題就是可能會有點雜,主要是我想從發債的流程開始說,而不是像一般的教科書一樣分門別類介紹:
首先就是為何要發債,基本上原因就是公司缺錢,這邊的錢有可能是因為他業務上現金流不足,也有可能是M&A ,當然也有其他的可能,比如說市場上的錢真的好便宜(這句話的意思是指利率太低)。

假設今天A公司要發債了,就要看
1.  A有發過債
2.  A沒發過債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假設他有發過債,那定他的IPT 就會相對來講簡單很多。(這邊都是以IG來看,HY會有點不一樣)
舉例來說A公司市場上有流通的債,T spread 分別是 2yT+50  5yT+70 10yT +100
那他現在要發新債,可能就訂一個IPT 2yT+60  5yT+80 10yT +110
當然你會問,為何比舊債高呢?
主要是吸引投資者可以多下單,另外這是第一次的出價,之後下單以後,如果市場狀況良好,就可能會在Tighten一點。

(註: Widen 跟  Tighten,分別是指spread 變寬及變窄)

那最後可以Tighten或是可能是widen,就會取決於當時的市場:
a. 有可能是因為時間點(比如說是年初或年底)
b. 同一時間是否有其他大公司發債
c. 是否有相關法規出爐
d. 公債市場是否有大幅波動
e. 財報周
f. 市場情緒
g. 國家因素

時間上,大部分公司都比較偏好年初買債,年底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去休假了,市場也相對清淡,買債的人會比較少,甚至有些公司為了洗獲利,可能會在10月11月賣劵realize獲利。

發債時,如果有其他大公司發債,就會有排擠效應,如果又是同類型公司發債,市場又比較緊,你要付出的成本可能更高。

另外就是市場,如果發債時市場波動比較大,你hedging的成本可能也比較高一點,訂價也會影響到,因為你是T加點  (銀行偏好pay floating receive fixed,有些公司偏好pay fixed rec floating)

最後要稍微提一下的就是國家因素,這通常跟中國比較有關,很多中國公司偏好認購中國的債劵,因為國家可能會給你一些政策上的優惠,比如說抵押比率等。另外有些人覺得自己對自己國家的公司比較熟,所以比較願意認購自己國家的債劵,這也叫Home Bias (這就跟USDTWD 一樣,很多SI SN產品連結USDTWD的客戶,都是台灣人)

這幾個原因都有可能會影響到你發債時的狀況,當然可能會有一些其他的可能性,但我目前還沒想到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再來就是A公司沒發過債:
主要差別是他定價的時候,更容易受到市場的影響。
假設相對穩定的市場之下,他的定價方式應該都會找一個類似的B公司來比價,比如說遠X電信發債,你可能就會拿台灣X哥大來比較。但發出來的價位又一定會比中X電信低,因為中X有部分的國家背景。

以上說的這個方法基本上適用所有產業,除非你是一個橫空出世的產業,比較找不到類比的對象,那可能就會按照你的財報及現金流,來幫你定價。(這時候S&P Moodys Fitch出的報告,影響就相對會有影響)。這塊跟股票定價其實蠻類似的。

這邊講一個稍微有點的題外話,因為很多債劵都是借新還舊,比如說A公司有個一批債都是在今年到期,但量可能相對比較大,正好運氣又不好,今年的FCF又有點往下,那你的IPT可能就要widen很多,這個市場其實也是蠻人吃人的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上述都是一個公司開始發債的評價問題,再來就是一般機構投資人會看劵的方法:

首先大家要先了解大部分投資部門可能會用產業來分,也有用國家,每家的分法不太一樣,也是取決於部門人數的多少。

那假設用產業來分好了,我們可能會用BBG裡面內建幾個ticker來看產業,那這些東西都可以用add in 放到excel裡。

大概擺在excel以後,會變成這樣。那這些是BBG把裡面這些sector USD債劵所有的OAS擺在一起平均出來的結果。

問題是,他沒有分年份,所以只能看一個非常的大概。那如何要更仔細的觀察呢??其實只要把你常看的那幾家公司的劵,按年分分類,這樣你就可以分出各天期、各公司、各國家,甚或是各評等水準的Yield curve。

這邊也可以用BBG的功能: MARS

另外你要搜尋劵的話,可以用BBG裡面 SRCH 的功能來挑劵。
這樣你就可以組成一個比較合理的看劵參考,要標新劵的時候,也可以比較快看出價錢是否合理。

這邊牽扯到一個題外話,就是股票很多都會用ETF看,那為何不用債劵ETF來看呢??這個問題很大,牽扯到的細節比較多,我可能之後再開一篇來深入探討。

接下來講一點各種hedging的方法:

第一,利率風險通常都是利用IRS避險,比如說 你手上有一個floating的劵,但你覺得3M libor會持續向下,甚至會到負的,你比較想拿fixed coupon來保護你的現金流,所以你會做IRS (pay floating rec fixed)這樣來鎖定你未來的現金流。這是最簡單的作法,當然你也可以對短率長率的不同看法,來做調整。

第二,貨幣風險: 台灣壽險業最常做的就是FX SWAP去避險。因為你收台幣投美金債劵,或是其他美金計價資產。這時候如果有贖回或是到期的保單,你會有需要台幣來支付,如果完全沒有避險的話,其實在支付台幣的時候,你會有相當程度的錯幣風險(尤其是台幣一直走強的現在)。許多保險公司的做法就是做3M-9M的USDTWD swap去避險,然後他們通常會用FX swap點數去換算成利率去推算。

**FX swap 的部分 之後也來開一篇FX 101來說好了'。

第三,就是Credit risk,這種就是用CDS避險,但做的人其實不是像上面兩個的多,因為它通常都是5Y 10Y ,公司也必須要夠大,才會有報價,幣別常見的只有USD跟EUR。 Spread其實比較寬。

這邊多提一點好了,一般金融機構承擔Credit risk可以用兩個面來解釋:

第一個: 把它當成是一種放款。簡單的說,今天要買這檔債卷,一樣上受審會,開額度 天期 貨幣。然後投資單位按照自己的步伐執行。然後這種很多都是擺在banking book(HTM)裡面。

第二個: 銀行直接畫一個額度給投資單位,一般來說只會用blacklist來限制你。比如說 某些產業國家不能碰,或是TLAC可能只能占多少比例,不能買sub之類的方式。

不管以上哪一種方法,都有它的好處跟壞處,可能隨著每間金融機構的想法不同而有所改變。

介紹完以上三種避險方法以後,其實一般公司不會全數都做(三取二 ,也有部分會三取一),因為你要承擔部分風險,才會有收益。

這邊還有一個點就是,比如說保險公司收美元保單,或是銀行收美金存款,他如果這些錢去投美金的債卷,這樣等於就沒有錯幣風險,那他就有多一點點的成本空間去做CDS。

感覺講得有點太長了,剩下的留到part III 好了。

2020年7月28日 星期二

CoCo 介紹與評價-- 可轉換銀行資本工具 ( Contingent Convertible) -1

接著前一篇債劵101以後,就直接跳入CoCo了拉~中間的Senior 跟 Sub,大家應該都可以比較直覺的了解,所以我就先不浪費時間過那一段,就直接拉到CoCo AT1。
這篇文章會介紹CoCo的基礎、機制、架構 以及評價的邏輯思考,不過評價這段,隨著時間的遞移,整個市場的想法也會有所不同,所以大家就參考就好,也可以當作一個思考訓練的過程。

首先CoCo的定義:

nCoCo (Contingent Convertible )是具有救助功能的可轉債。
當銀行資本適足率低於某一最低值要求時,CoCo 可以被強制性地轉化\為普通股或吸收損失 ( Bail-in)。在政府出手援救銀行(Bail-out)之前,先由銀行內部自己援救。

簡單的說就是該金融機構的CET1,低於某個水準以下,CoCo的轉化機制會被觸發。然後你手上的coco就會變成股票、部分減損、全部減損的不幸結果。

今年各大行的Fully Loaded CET1如下:(非最新)

實際上的觸發條件有以下三個:

1. 以資本充足情況為觸發條件,如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某一下限
2. 以監管層規定或無法生存事件(PoNV)為觸發條件
3. 以市場指標為觸發條件,如銀行股價低於某一水平

目前大部分市場上的都是以第一項以及第二項為主。

特殊條件:
1. 到期年限長: 次順位大部分為五年以後,CoCo則是永續債。
2. 含有Call option: 特定年限之後,發行人有權利贖回。
3. 計息方式轉換:特定年限過後(通常為第一次call date),將會由固定轉為浮動。

這邊可以講一下CoCo發行和初步的評價:
 
大部分coco發行的IPT都是第一次call date當benchmark 加點來詢價,比如說BNP要發一檔coco,
他就會用T+ 200之類的出來詢價,假設他第一次call date是5年,就會是5Y Treasury 加點計算。

再來是他計息轉浮動的加點,當初一開始是沒有特別規定的,所以很多銀行都會用個5Y swap + 500 bps 這種超誇張的方式來暗示市場她一定會call。但後來就有規範出來,變成要用5Y swap 加點,但要等於當初發行的價位,避免有上述那種亂象。

再來就是轉換條件的比較:

通常是  轉換為股票>部分減損(暫時)>部分本金減損(永久)>全部本金減損

當初一開始的時候,這些是會做比較的,但隨著大家的CET1越墊越高,這塊佔評價的比率也是越來越低。

這樣講大家可能不太了解 ,我們拿一檔劵來舉例:


我們可以看到這一檔劵,他的CET1 trigger ratio是 5.125%,只要低於這個條件,就會出現本金減損。

但我們看前面的那張歐洲銀行的CET1 ,ACAFP現在是15.4%,距離5.125%非常遙遠,所以基本上發生trigger事件的機率非常低(其實全世界的大銀行GSIB都有類似的現象)

所以當初比較早期發的trigger point 在5.125%及7%的,在pricing時,都逐漸被忽視。

以下補個小結:


債息停發的機制,稍稍有點複雜,這篇先不著墨太多,避免一次給予太多資訊,大家難以吸收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大致上地介紹到這邊,後面來講一些比較實際的Valuation:

CoCo AT1之所以可以享受到較Senior為高的收益率,主要是來自於多承受以下的三個風險:
1. 次順位風險
2. 取消付息風險
3. 贖回風險

通常CoCo收益率的上限取決於該公司的股票收益率,下限則是該公司Senior / Sub 的利率。

這三個風險裡面比較需要展開討論的應該是贖回風險。因為贖回風險牽扯到的面會比較多元,大部分的Valuation method 很多也是集中在這塊。

首先討論的地方是,該公司到第一次call back 的時候,他要不要執行? 第一個是他如果call back是否可以發出一樣的量,而且能否用更便宜的成本(更低的利率)發行?

這個問題取決於它現在的Credit spread 是否比五年前低(Reset Spread)?市場對CoCo的需求是否強烈?如果都為正,那就應該要call回重發。

而且由於CoCo越接近call date ,他就會出現負的Convexity,這邊請看下圖:
所以當他債劵價格過高的時候,越有可能造成公司的call back,就會出現負凸性的現象。

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該公司發行的AT1量,因為如果量沒有很多,其實市場上為了Diversify ,相對需求也是會比較強烈。

一般衡量AT1 的Spread 通常都是用senior 與Sub的倍數去看,比如說 Senior +100   Sub 可能是1.5X的Senior,AT1 可能是兩倍的Senior。

以上都是較早之前對AT1的評價方式,但隨著時間的遞移,現在的主流是由於AT1跟Sub的發行量都過低,所以實質上的抵禦效果很微弱,故AT1/Sub的spread會越來越接近。而其中Trigger point在5.125的會更貼近Sub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初步對於CoCo AT1的介紹就先到這邊,其實我回頭看了一下,這篇有一點點雜,應該是因為其實我也一陣子沒看CoCo了,少了一點看市場的Feel,講起來就沒有那麼有條理跟邏輯,可能之後再想一下,可能會再重新編寫內容。

如果有甚麼不理解的,可以留言給我,如果還有人在這邊的話~~~